刚上小学,孩子就要面临一大数学挑战:植树题。遇到这种题型,抓住1个规律,注意3种特殊情况,就不用怕啦
下面一起来看看如何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完美避开植树题的陷阱吧。
关键点:一个规律
上图就是一个典型的植树题:先在路的开头种上1棵树,每隔3米接着种一棵,一共种了4棵树,那么这条路有多长呢?
画图的方式能帮助孩子非常直观的看出路长=所有间隔长度的和。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有几个间隔呢?关键点就是要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出一个规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在两端都种树的请况下,很明显可以看出间隔数总是比颗数少1。
那么对于本题来讲间隔数=棵树-1=4-1=3。所有路的长度就是3个间隔的和3+3+3=9。
除用画图的方式,我们还可以让孩子玩玩自己的小手掌。最开始先保持握拳姿势,依次伸出大拇指、食指……小拇指,看看手指数和间隔数之前的关系。
要想玩的更有趣点儿,不妨先来给手指“打扮”一下,简单的几笔下来一个个手指人就出现啦。面对这些可爱的手指人,孩子应该会更有兴趣去观察、分析规律了吧。
混淆点:3种特殊情况
上面只是植树题的普通级关卡,最容易混淆视听,让孩子掉进陷阱的还是它有着3种特殊情况。
观察一下,这时候间隔数和棵树的关系就变化了:间隔数等于棵数。
这次在两端都不种树的情况下,间隔数比棵数要多1。
特殊情况三:首尾相接
前面都是沿着不封闭的形状来种树,那要是变成一个封闭图形呢?比如沿着一个圆形的花坛来种树。
这时,间隔数正好等于棵数。
是不是没想到,一个植树题还有着好几副面孔啊。不过即便它再多变,只要引导孩子一起分析、归纳出间隔数和棵数的规律关系,那么就能分分钟看穿它啦。
如需转载,请在标题下注明“转载自 火花思维 m.huohu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