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门茨和巴蒂斯特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几何是帮助我们去阐释与反映外在物理环境的一种方法,并且可作为学习其他数学和科学题材的工具。而孩子对于几何图形的辨认会经过知觉辨认和特征辨认两个阶段。
在知觉辨认的阶段里,孩子能够通过自己最直观的视觉和触觉系统以及生活中的感性经验,来对几何图形的类别进行最初步的判断。
在特征辨认的阶段里,孩子就能够说出几何体的特征了,比如边与角的关系,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他能够说出图形的名称,能够在一幅图片中对图形进行指认,能够对形状相同的物体进行匹配,能够把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分类,能够再把它们拼合成原来图片的样子。
学前期的孩子还处在知觉辨认向特征辨认过度的阶段,他们只能根据眼前的物体和自己曾经见过的其他东西进行比较,发现他们是极其相似的,进而进行辨别。一旦它的高矮,粗细,方位发生改变,或者和其他的物体进行组合,孩子就很难判断了。
举个例子:
当你指着家里的水杯告诉孩子这是圆柱体的时候,孩子就会记住水杯的高矮粗细是什么样,因此当他看到家里奶粉罐,薯片桶,易拉罐,笔筒等相似的东西时,他会很快的辨认出来这是圆柱体。可是当他看到外面的烟囱,电线杆,地上的水管,汽车的轮胎,桥墩,都没有办法分辨出来这是圆柱体。
边玩边学
当孩子处于几何图形的知觉辨认阶段,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学习几何图形,尽量选择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并且让孩子积极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孩子对形状有一个初步感性的认知。
今天小火花要跟你们分享一个特别适合在冬天跟宝贝们一起做的小手工——冰灯。
材料准备:水粉颜料,盛放水的塑料桶,搅拌棒(可以用吸管或筷子替代),高矮不同的薯片桶若干,粗细不同的易拉罐若干,奇形怪状的糖盒,线绳或纸条。
操作步骤:
1. 在塑料桶里放上水,然后宝贝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把颜色放进塑料桶,然后用搅拌棒搅拌均匀,做成彩色的水。
2. 爸爸妈妈帮助宝贝一起把彩色的水倒进准备好的薯片桶、易拉罐和糖果盒里,让水量刚刚好和容器的边缘对齐,然后把线绳放进水里,留出一部分在容器外面。
3. 把这些装满彩色水的容器放到窗户外面,静静的等一个晚上。
4. 轻轻地拉动留在外面的线绳,把已经冻好的小冰柱和外面的容器进行分离,五彩斑斓的小冰灯就大功告成了。
5. 让宝贝观察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体冰灯,和奇形怪状的冰灯之间有什么区别,从而能够认知到圆柱体的特点。
活动目的:
1. 孩子可以初步的认知到圆柱体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形,柱体是均匀竖直的,从而在看到不同方位,不同长短,不同粗细的圆柱体的物体时,能够很好地辨别出来。
2.可以让孩子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如需转载,请在标题下注明“转载自 火花思维 m.huohua.cn”